肝癌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,每天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班,體力也都沒問題,怎麼可能會得肝癌?!」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,通常都無法接受: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,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?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,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,肝臟內部少有。因此,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,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,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如果沒有定期篩檢,非常容易忽略。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,在沉默中進擊,大約有60%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。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,才會很快出現症狀。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,通常已是肝癌晚期
案例一:多年前,一名研究肝癌的醫師,他是B型肝炎帶原者,每半年固定照超音波追蹤,防護肝臟動作相當標準,卻在相隔半年後的檢查中,發現自己肝臟長滿數不清的癌腫瘤,且於短短三週內,因肝癌奪命,令人錯愕。
案例二: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傳出罹患肝癌後不久即病逝,根據大陸媒體報導,其主治醫師指出,劉曉波的肝癌屬於「低分化型肝細胞癌」,發病初期隱密,難以早期發現,且病情進展按週發展,難以控制。
B肝與C肝是導致肝癌的主因,患者應定期追蹤,萬一發生肝癌,希望能夠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治療效果好;但偶而會聽聞有人定期追蹤,一發現肝癌卻十分嚴重,治療棘手,這是怎麼一回事?臺大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、臺大醫學院病理學科教授鄭永銘接受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《好心肝》雜誌諮詢採訪的這篇文章「明明有定期追蹤,但一發現肝癌卻很嚴重?」中指出,B、C肝患者需定期追蹤,一方面是為了掌握治療肝炎的時機,一方面若發生肝癌也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針對有些病人會疑惑:「明明有定期追蹤,為什麼一發現肝癌就很嚴重?」要強調的是,這種情形極為少數,可能是運氣問題,也跟罹患的肝癌類型有關。
肝癌依照腫瘤巨觀生長方式區分,有一種是結節型肝癌,邊緣清楚,通常為一顆或兩顆,腫瘤外圍已有包膜,生長時是慢慢膨脹長大,此種肝癌較不容易轉移,且容易被超音波檢查發現。還有一種是「浸潤型肝癌」,指的是肝癌腫瘤邊界不清楚,腫瘤容易侵入到血管,此種肝癌的超音波影像和旁邊的肝硬化組織相似,因此超音波檢查較難早期發現,但是電腦斷層檢查就很容易辨識。還有一種是「瀰漫型肝癌」,指的是腫瘤密密麻麻很多顆,散發在肝臟各處,可能是在一葉,或是左右兩葉都有,這種最為惡性,發現時常常來不及治療。
預防肝癌 肝功能、甲型胎兒蛋白、腹部超音波缺一不可
回到劉曉波的例子,他的肝癌據報導是屬於「低分化型肝細胞癌」,這種腫瘤生長快速,可能上一次檢驗時還小到偵測不出來,這次檢驗時就長大到不能開刀了。
另外,偵測的效力和偵測的工具有關。肝癌最常用的偵測工具是血清的甲型胎兒蛋白濃度。甲型胎兒蛋白是「胚胎肝細胞」分泌的產物,當肝癌細胞分化良好時,就像正常肝細胞一樣,就不會分泌甲型胎兒蛋白。當肝細胞分化中等,如第二級或第三級的肝癌,細胞會長得像胚胎肝細胞,這些肝癌就會分泌大量的甲型胎兒蛋白,在臨床上較容易偵測出來。分化很差(未分化)的肝癌,癌細胞就不像胚胎肝細胞,而是像更原始的細胞,所以也失去分泌甲型胎兒蛋白的能力。這類腫瘤不僅生長快速,且臨床上不易早期發現。
所以,目前臨床上追蹤不是只靠一種工具,而是肝功能、甲型胎兒蛋白、腹部超音波,三者缺一不可。
定期追蹤仍是最佳預防方式
總結來說,B、C型肝炎患者若沒有定期追蹤;或是肝炎該治療時不治療,病情控制不好,罹患肝癌的機率就比較高;至於罹患的肝癌有多「壞」(是分化較好的還是較差的),則無法預知與控制。
定期追蹤雖然不能百分百早期發現肝癌,但上述較不易早期發現的分化很差的肝癌在比例上是很少的(<5%),所以絕大多數腫瘤都可以早期篩檢出來。此外,若沒有定期追蹤,罹患比較「壞」的肝癌的機率會更高。因為肝癌會不斷演化,隨著時間拉長,本來分化比較好的會變成比較差的,所以比較大顆(如3公分以上)的肝癌 ,分化通常比較差一點,因為比較大顆的腫瘤多半代表已經拖了一段時間才發現,也代表肝癌演化的時間比較長。若是小顆的腫瘤,通常不會分化太差。
詳細內文請見:明明有定期追蹤,但一發現肝癌卻很嚴重?
請加我們的LINE帳號為好友,請按此連結「 」 ,點進後請記得加我們為好友哦
肝病知識百科相關影片請上肝基會YouTube頻道並請訂閱可立即收到最新影片。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1978164-050012134.html
留言列表